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多少才夠 ─ 重新定義你對財富的看法
這本書能幫助你聚焦真正能增進財富和快樂的重要關鍵,而不是可能讓你分心、看似緊急卻毫不重要的事情。本書將幫助你做自己心智的主人。
你是否曾停下來好好想想 ──
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
辛苦賺來的錢花到哪裡去了?
我花這些錢有快樂嗎?
我有足夠的老本應付下半輩子嗎?
孩子們離家以後的日子會變成什麼模樣?
只要賺到錢,快樂就會隨之而至?
在賺錢與過得快樂之間,我是否找到了平衡點?
雖然金錢的重要性不容低估,但終究只是實現夢想的工具或媒介;假若日常生活的基本開支無虞,人生實在還有許多更重要的目標值得追尋。
巴菲特指出:長期投資的成功關鍵,並不在於了不起的智商、獨到的生意眼光或,是內線消息。重要的是,在完善的知識架構下做決定,並且有能力管好自我的情緒,不輕易改變知識架構。研究股票的品質與價值,設定長期目標,訂出計畫,然後不要輕易改變。更重要的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與行為看來是和他的生活方式完全一致:他巍然謙虛、講理又節儉、腳踏實地、並且自律甚嚴。
第一部 通往快樂之橋──明白什麼對你很重要,以及如何實現
第一章 基礎
快樂之橋的三個橋墩:
●定義並了解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及目標
●在符合人生價值觀及目標的前提下,建構一套妥善運用自己資源的理財策略(記帳、預算、儲蓄、現金流)
●發展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資產配置)
全生涯理財規劃的目的,是協助你過自己想要的人生,確保你有足夠的金錢能實現夢想。
真正感到滿足的人,都能掌控人生中幾個重要的面向:工作、健康、興趣娛樂、社交生活、錢財與人際關係,並會努力分配時間和心力以達到平衡。
第二章 金錢的意義
金錢可以讓各種不可思議的複雜情緒及行為浮現出來,從貪婪、焦慮、沮喪、傲慢、忌妒、背叛、生氣、無助以及強烈的欲望,這些都是負面的情緒與負面的力量。
同儕壓力的誤導,成為我們依照個人價值觀生活的最大威脅,也是我們嘗試了解自己,享受充實人生的最大障礙。
集體思考的盲點:大部分人寧可選擇追隨團體,過著從眾的生活,也不願站出來,因為站出來(拉警報)是必須付出代價的。
活在物欲的世界:當消費主義盛行後,行銷的目的不只讓大家不滿足於所擁有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連對自己也不滿意。
第三章 追尋快樂
快樂和不快樂的有錢人兩者間的差別,在於快樂的有錢人把金錢當成達成目的的工具,落實價值觀的助力,而不會把金錢視為目的。
如果追求金錢的目的只是為了購買更多東西或為了跟人比較,金錢將帶來更多的不快樂。
快樂套利指在不多花費金錢的前提下,增加快樂的機會。
快樂的機會成本指的就是放棄掉的最大快樂。
影響偏誤【Impact bias】是指對未來預期的想像和最後實際的經驗之間的差距,樂透中獎症候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過度專注於物質主義並不能讓人感覺更快樂。非但無法滿足個人的心理需求,還會削弱重要的人生價值。最糟糕的是,物質欲望可能帶來近似一事無成的失落感。如果不想被物質欲望奴役,具體而關鍵的做法就是釐清並且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並在生活中實踐。
當一個夠好就好者而不是完美主義者,會讓你感到更快樂。
追尋快樂的良方:自我實現的動機在於追求個人的成長、生命的意涵以及美麗的人生,而不是擔憂他人的看法,或是滿足別人的期望。
美好人生的核心就是:正面思考。知足就是一種和過去連結的正面情緒。透過感恩、原諒,或跳脫出壓抑的意識形態(認為所有事情都只有一種解決方法),都能提高知足的程度。對於未來的正面積極情緒,像是樂觀的態度,就可以透過學著去了解並且對抗困擾人類的悲觀想法達成。
快樂的層次:
1.感官上的愉快來自於外界刺激帶來的即時快感,可能來自於享受巧克力、在冷天裡泡熱水澡、聽幾小節喜歡的歌,或是品嘗辛辣的咖哩時佐以冰鎮過的高檔白酒。
2.高層次的愉快一樣也是短暫的,但它比較複雜,包括了興奮、歡喜、入迷或是真正的陶醉。一部很棒的喜劇或是難以忘懷的音樂會。
3.喜悅則會動用個人長處,牽涉有挑戰性、需要技術及集中注意力的活動。這些活動有清楚的目標,並且可以依照成果提供即時的回饋。像是:衝浪、騎馬、下棋、跳舞、滑雪、攀岩、牧牛、寫作、教書、畫畫、木雕以及全神貫注的對話。這些活動不僅是激盪我們的情緒而已,當我們深入這些活動時,可以感受到一股動能(flow),讓我們有渾然忘我、時間停止流逝和活在當下的悸動。
愉快所涉及的是感官上的飽足,喜悅則是幫助達成心理層次的提升。
在幸福美好人生之上的,是有意義的人生,應該將自己的特長運用在超越個人服務的範圍。
第四章 對幸福的渴望
幸福感是來自於,身處在互惠的關係網絡中,這讓我們的生命有意義(感覺與他人連結)。來自於最親近的人的親密感、歸屬感與支持對我們很重要。孤立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極高。
建立美滿關係的方法:
1.照顧好自己:除非先做到自重,並且覺得自己值得被愛,要別人對你付出真心是件困難的事。
2.做自己喜歡的事、加入自己有興趣的團體:參加活動通常是戰勝孤寂關鍵的第一步。
3.做別人喜歡的事:這種互動模式不但能讓你有機會接觸新的經驗,還能和不同的人建立較為親近的關係。增加別人幸福感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滿足的感受。
4.真心去做點好事:助人為快樂之本。
5.分享感受: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坦承自己的秘密、感受及弱點。如果你對別人坦白,別人相對也會對你坦白。
第五章 孩子、金錢及快樂
別讓孩子認為自己的家和父母積累的財富是他們永遠的依靠。對孩子而言,大人能給的都給了,結果卻使他們的人生毫無方向。富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就是讓孩子過於早熟世故、選擇太多而被寵壞,同時也變得比較依賴、焦慮而沒有目標,很難意識到自己真正欠缺什麼、擁有什麼。要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懂得正確的理財,也就是清楚認知自己的價值觀,以及金錢與快樂間的關係。
我們的教育制度總是專注在如何獲得好成績、在未來出人頭地的技巧,這些技巧固然重要,卻和日後如何獲得幸福沒有直接關聯。父母對孩子都有共同的期許:希望孩子幸福。不只身心健康、工作順利、並能成功實現理想,財務上也不虞匱乏,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富有家庭的父母可能會因為自己經歷過苦日子,而不想再讓孩子吃同樣的苦,但在過度保護中長大的孩子,比較不容易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態度,因而可能剝奪孩子們感受自我實現的機會。不要讓富裕剝奪下一代成就的機會,也不能低估那些從苦日子中學到的堅毅和其他良好的習慣。
教導孩子追求社經地位高且收入優渥的工作,往往容易因為壓力太大而造成理想幻滅、對現況不滿,有時甚至會發生憾事。可以取而代之的方式是,和孩子們一起探索能使他們長久幸福的三個核心問題:(熱情、能力、賺錢)
1.什麼事物能讓孩子有熱情?真正感到有興趣、有熱情的是什麼?
2.孩子的專長是什麼?很在行的是什麼事?
3.如何賺到足夠的錢?
將目標集中在這三個因素交集的地方,獲得財務安全與快樂的機會就能大幅提高。
第六章 有意義的付出
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就去睡午覺
如果你想快樂一天,就去釣魚
如果你想快樂一個月,就去結婚
如果你想快樂一年,就繼承一大筆遺產
如果你想一輩子都快樂,就去幫助別人
只要付出是出於自發性而非義務使然,慷慨就能發揮最佳效益。(笑容、時間、金錢、技術、天賦......)
第二部 理財面面觀──提升財富的有效方法以及克服妨礙思緒陷阱
第七章 大獎
股票市場報酬率超過貨幣市場報酬率的部分,就叫做股票風險溢價【equity risk premium】,也就是所謂的大獎。長期平均來說,股票市場的報酬率要比貨幣市場及債券市場多出5~7%。在市場經濟體系裡,財富大多數是由企業創造出來的,除非你認為全球資本主義即將瓦解,不然只要是優質的股票就該是合理的投資。
一個好的理財規劃顧問會提供涵蓋不同資產類別的分散投資組合,從股票到證券化不動產,債券及貨幣市場,至少能夠與這些市場長期的投資報酬率同步。將長期投資組合的一部份投資於股市,那怕這一部份只能賺到市場報酬率,都可能是一生所做的眾多投資決定中最重要的一個。
第八章 為什麼股票的報酬率會高出這麼多?
凡能嚴守紀律又有遠見的投資人,將受惠於其他投資人在市場震盪中所犯的錯誤。情緒上無法容忍股市像雲霄飛車般上下起伏、投資金額過少的投資人,等於為有耐心和紀律的投資者創造了在市場成功的機會。
承擔投資風險包含了接受發生虧損以及經歷後悔的可能性。會規避風險的投資人尋求規避的是短期後悔,但這種鴕鳥式的反應往往讓投資人日後更後悔。因為規避風險可能讓投資人暫時得以躲開部分虧損,但同時也會失去長期利得的機率。另外,投資人檢視投資績效越頻繁,就越可能做出不適當的短線決定。
第九章 培養遠見
短期績效為何對投資人的行為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最明顯的理由就是反覆無常的風險。想要保護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洞察力,確保不會因目光短視而盲目,這樣才能獲取因他人短視所產生的大獎。
股價的波動反映市場裡的雜音,而非持續創造財富的長期趨勢。評估期間越短,股價及績效受到雜音干擾的成分就越大。
第十章 迷人的不動產
國外的不動產市場不見得適用於國內,但作者的一些提醒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不動產投資的五大迷失:
●不動產價格的波動幅度不會像股市的波動那麼激烈
●不動產價格永遠不會跌
●不動產價格即使偶爾仍會跌,但永遠不會像股票跌那麼慘
●不動產價格是隨物價波動上漲,因此投資不動產可打敗通貨膨脹
●不動產只有投資在人口外流的地區才會虧錢
為什麼不動產的風險會被低估?
1.看起來很容易了解,讓投資人覺得自己可以掌握
2.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不動產專家
3.不動產的價格經過人為調整
4.住宅用不動產的鑑價不夠頻繁也不夠正式
5.不動產鑑價系統不可靠
第十一章 面對內心的敵人
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敵人就潛藏在我們的內心,我們經常會失去洞察力而做一些不理性的決定。但是,有一些簡單又有效的策略,有助於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直覺。
●依照刻板印象來做判斷是最常見的心理失誤,這種立即判讀情境的能力正是演化而來的生存機制。許多投資者會反應過度,太急於出脫手中持股,造成股價跌過頭,如此正好讓長期投資者以略低於合理價位買進,並且不輕易賣出。
●投資人犯的錯誤是把經驗法則運用在不合適的情境中,因為經驗法則並非在所有情境下都管用。愛因斯坦觀察到:任何事都該越簡化越好,但並不是變得更簡單而已。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運用心理捷徑或是經驗法則。在投資上這樣做可能會讓自己身陷險境。
●投資人過度強調重大事件,特別是最近剛發生過的,此現象叫做渲染【saliency】。投資人如果太過強調剛剛發生、看起來似乎很重要的事情,注意力有可能會因此被分散,以至於忽略了更重要的長期趨勢。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面對意外不冷靜的話,根本不可能獲利。
●短期記憶的影響會隱藏在行為表象背後的關鍵因素,叫做時近【recency】,意思是發生的時點、而不是事情有多大。因為時近效應的關係,要投資人把短期發生的事情放在整體策略的長期架構下是有困難的。
●投資人還會過度強調取得容易的資訊,而不會從不同來源尋找替代性資訊,這種現象稱為可取性偏誤【availability bias】。
●當投資者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時(過度自信),通常會導致不妥的決定。過度自信會讓投資人產生以下傾向:
~在不具備必要的技術與經驗下,仍僅靠自己的判斷
~在缺乏充分的分析前,貿然作出決定
~投資組合沒有充分的分散
~交易太過頻繁
戰勝錯誤的實用指南
●四項黃金原則
品質:集中於優良具前景的標的
價值:以合理價格購入並持有
分散:分散投資以增加機會與降低風險
時間:避免情緒化並且容許標的物有表現之時間
●巴菲特的投資心法
重新認識市場的運作方式,把市場風險當成是提供機會的朋友。
在做決定前,務必在能力範圍內針對想要投資的公司進行嚴格分析。
對報酬率要有合理預期、保持耐心,避免被貪念與同儕壓力所干擾。
第三部 財富與幸福──創造財富的具體策略以及靠財富增進幸福的方法
第十二章 好顧問與壞顧問
好的顧問:
●會花很多時間聽你講及嘗試了解你、你的一些看法、經驗、感受及需要,以及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
●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及經驗
●協助你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與目標
●協助你設定清晰的評估指標,評估你的理財進展
●自信又清楚的解釋觀點及想要傳遞給你的訊息
●會從辯論反方的角色,來協助你客觀評估各種證據,避免讓你陷入心理失誤及陷阱
●挑戰現狀並鼓勵你探索新視野
●針對你的投資報酬率以及整體財務現況提供持續透明的顧問服務
●當投資報酬率非常好的時候,會嘗試緩和你的熱情;當你的投資報酬率不佳時,則會嘗試加強你的信心
壞的顧問:
●在市場大好時會為你的報酬率邀功,但是當你的投資報酬率不好時會怪罪於市場
●會很自信地預測市場走勢,例如指出:市場已經過熱或是股價已經觸底
●從未真正了解你
●會讓你不切實際的認為可以成就一些事,通常是過度應許你他能做到的事情
●經常轉換你的投資組合內容,或是在沒有充分的理由下輕易轉換你的投資組合
●談論投資報酬率的時候,語氣就像他能掌握市場一樣,而不是鼓勵你了解及管理風險
●無法合理解釋他所提出的建議和你想要的生活水平有關
第十三章 多少才夠?
到底哪些事情會讓你的人生更快樂、更有意義?如何把你的財富資源做最大程度的發揮?以及要如何把這些財富資源和你所要的生活品質連結起來?如何學會不論財富水平高低都能讓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快樂?關鍵就在於解答一個謎樣的問題:多少才夠?請立刻才取行動,這將會決定你後半生的財富多寡與快樂高低。
如何創造屬於你的美好生活:
●確認你的工作能帶來真正的滿足。你目前的工作能幫助你實現你的目標與價值觀嗎?如果不行的話,為什麼不行?你能重新檢視或是重新解釋你的情況讓自己好過一點嗎?不要忘了,連最基本的工作都能帶給人很大的挑戰與滿足。
●記得在生活各個層面,盡可能廣泛地運用專屬自己的強項,特別是在工作、感情以及教育子女方面。
●花點時間想一想,到底有那些事情能讓你感到喜悅。
●為了獲得最大的喜悅,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包括能提供喜悅感受的工作活動),同時要把愉快的感覺也包含其中。
●記得把中長期及短期目標分別出來。
●要為自己的人生準備理財計畫,而不要為自己的金錢準備理財計畫。(儲蓄規模、對錢財的心態、花錢方式、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整體的投資架構)
●抓住大獎。
●設法從勝任及值得信賴的理財規劃顧問獲得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